旧版
当前位置:首页>志愿者之家
《手术情缘》第18章
作者:

2010-09-19 12:16:32

171900

第 十八 章

      导语:贺仙芝故事昭示了超声消融技术的优越性,坚定了周醒投身其中的信念。既成为信念,就应为之付出代价。这代价却是赵萍不认可的,难以接受。这让亦师亦岳丈的赵教授面临两难处境。

 

      这个第一例接受超声波消融术的患者的故事,使赵教授颇感意外。疗效竟然这么好。完全符合他经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:疗效才是硬道理。为这句话他跟好几个同行辩论过,他们用医学教科书来衡量手术做得咋样,这怎么成呢?教科书并不是一切,而且也在经常修改嘛。更可笑的是这些同行的弟子竟然问:怎么病人的情况跟教科书上不一样,要按书上规定的生病多好哇!幼稚,荒唐。相比起来,教科书是落后于医学实践的。总是先有实践而后才有予以整理、总结的科教书。超声消融术也会上教科书的,它将开辟一个新章节。

      或许还会有人对它说三道四,挑剔,不满。不过那已经无损于它了,因为这个新的高科技医疗手段已经存在,而且还在不断完善。

      在未来的教科书里,首例患者也许会留下名字,贺仙芝。仅仅三个字。她的故事肯定悉数删尽,因为那已经是文学范畴的事儿了。可是故事多么生动啊,说明消融具有手术刀不可比拟的优势。

      让赵教授感到意外并欣慰的是,超声消融手术是中国人发明的,我们的医疗器械发展神速啊。上个世纪90年代西方发明了B超、CT、磁共振,使诊断医学经历了从有创到无创的过程。此前我们诊断是需要打开体腔,用肉眼来观察的。而体外非接触性的B超等检查手段出现,使问题变得简单明了,不再为此流血。从体外到体内人类走了几百年。多少代人的努力啊。不错,B超是老外先用,然而超声波消融设备,我们先用!

      赵教授记得他第一次做手术时,一刀下去“刷”地血冒了出来,止血钳,快,把血管夹住!他止不住一阵慌乱。然后缝合,一针一针。然后在可以被吸收的肠线上打结,好难哟!

      不久他适应了手术时的血,甚至有些喜欢那种血腥味,有一种上战场的豪壮感。不仅他本人在手术台上建立了威望,在他的弟子中也不乏优秀医生。最优秀的成了他的女婿,真正的入室弟子。但周醒正在离开那个无影灯下流血的战场。步履坚定,连头也不回。赵教授有点惆怅,在周醒要去的新领域里,他只是个局外人,陌生并且茫然。

      女儿也是一个陌生者。她与周醒之间的共同语言正在一点点消失。其实共同语言并不在于俩人要搞相同业务。不是的,那种定义失之偏颇。导弹之父钱学森的妻子是一个钢琴家,职业不同没妨碍他俩的沟通。钱学森曾说,妻子搞音乐给他带来不少科研的灵感。赵教授记得在钱老的那场报告会上,钱老说到这里,嘿嘿地笑了起来,蕴含敬意的掌声响彻会场。他鼓着掌不由心生感慨:难得有钱老这样完美的人生啊!不错,共同语言不是限制在夫妻必须从事同一种专业上。问题在于女儿不肯通融,专断地在周醒的路上竖一块牌子:此路不通。

      周醒会妥协么?“抽刀断水”,他会走得更坚决,把“此路不通”的牌子甩在身后。

      可惜周醒不会像他这个老丈人一样,在赵萍撒娇时做出让步——那么简单,只要女儿摇着他的手,不嘛不嘛,他这个当老爸的就“不”了。立即改变主意,答应她的各种要求,从买一盒巧克力到一双进口高跟鞋……不过假如要周醒改变主意,可不是买一双鞋那种小事了,而是他的事业。问题要严重得多。

      双方僵住了。闹到了分居地步。赵萍就不能缓和一点吗?小俩口吵嘴也难免,总要有一方作出让步嘛。“退一步海阔天空”。她非但不退,反而怒气冲冲地斥责对方,把事闹大,像一头母狮子似地吼叫……现在的年轻人呀越来越离谱,女的管不住男的就不叫当家的,这叫什么话!赵萍要当的这个家面临危机,怎么办呢?

      赵教授不知如何是好。 

下一章:《手术情缘》第十九章   周醒的“拜访”之旅

<<上一章        总目录        下一章>>

请医生答疑解惑,可扫描右边二维码加99子宫网医生微信;与病友交流互动,可加肌瘤/腺肌症QQ交流群: 141721634

肌瘤/腺肌症交流群二维码
疾病咨询专业医生为您解答疑问
提交
评论区
发表